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在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用现代语言加以诠释,才能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才能被更多人群接受,从而在全球健康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让中医药的价值被国际认可,如何讲好“现代话”推动中医药守正传承、融合创新、原创发展,成为摆在每一名中医人面前的重大课题。记者就此采访了“80后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的林明欣博士。
记者:中医药的现代化,需要将传统理论转化为现代人易于理解的语言体系,该怎么做?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等历代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我提出,命门是人体“产生、传递、调节生命PG电子网站物质、能量、信息总枢纽”的核心观点,并强调其作为“生命之门”的调控功能。这一界定不仅传承了《难经》中“元精、元气、元神”三宝统于命门的精华,还融入了现代系统论思想,将命门从传统的脏腑定位升华为生命调控的核心系统。
从方法论角度看,我把命门火衰类比为“体内阳光不足”,将肿瘤比作“蘑菇”,其生长环境比作“阴寒潮湿土壤”,而“温补命火”则如同“阳光普照”,就通俗易懂了。治疗期间,大便溏稀和次数偏多,这是好的服药反应。因为,中药和艾灸就像“太阳”,体内“寒湿”或已结成“寒冰”,受到“阳光”照射,慢慢转化为“废水”,通过大便(排便时,可能有腹痛)、小便、汗、痰、脓等渠道排出来。排出的是邪气,邪气少一分,正气就会多一分。
记者: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中医药现代化一方面要让人听懂,一方面还得真能治好病,在临床上该如何提升中医药的效用?
例如,有一位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王风(化名),在拒绝手术和放化疗后,经纯中医治疗4年无复发。其核心治疗PG电子网站方案包括中药(以四逆汤为基础方)、针刺(印堂、合谷穴)与艾灸(命门、神阙穴)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三多(便多、汗多、痰多)”现象,为“邪气外排通道”,即通过调节命门系统,促使肿瘤代谢产物经肠道、皮肤、呼吸道等排出,从而实现“邪去正安”。自此可以总结出“命门火旺则阴邪自退”的规律,为中医抗癌提供了新路径,也为现代医学补充了“环境干预”维度。
记者:目前,DeepSeek、豆包等AI大模型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中医药现代化该如何搭上这趟快车?
林明欣:中医药的国际化需要突破文化壁垒,因此,中医药的现代诠释应遵循“小切口、大纵深、高站位”原则。比如,我们选择命门学说这一“小而精”的理论切口,通过跨学科研究实现纵深突破,并与国际语境对接。这方面的相关著作《命门学说理论研究与临床发微》已经被世界排名前五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收藏,成为国际学术界理解中医的重要文献之一。
我深信,只有以开放姿态拥抱现代科学,进行跨文化对话,中华民族的国医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的医学。从命门学说的现代诠释,到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肺癌治疗的范式突破到国际学术的不断认可,必须始终践行“深入一尺,旁开一寸,更上一层”的创新理念。同时要注意,中医现代化不是西化,而是用现代语言讲好中医故事;国际化不是迎合,而是以科学共识架起文明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