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背景下,非洲矿产开采需求大增。研究人员针对开采引发传染病风险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若缺乏保障,开采会增加疾病传播风险。该研究为制定合理政策、保障全球健康安全意义重大。
在全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清洁能源转型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 2050 年净零排放的目标,各国纷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这一转型离不开关键矿产的支撑,如钴(Co)、铜(Cu)、锂(Li)、镍(Ni)和稀土元素等。非洲,这片资源丰富的大陆,拥有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已知关键矿产储量 ,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国获取关键矿产的重要目标。
然而,随着非洲矿产开采活动的不断扩张,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过去,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已对当地的人类健康、环境和职业安全造成了诸多危害,比如空气和土壤污染、社区水源被污染,以及矿工和周边居民因接触矿渣中的有毒物质而面临不良健康后果 。但更为严峻的是,采矿活动还可能带来传染病爆发的风险。在非洲,许多采矿区域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重叠,人类对自然栖息地的侵占,增加了病原体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可能性,进而引发新兴或再现传染病(EID)的爆发。像过去几十年间,在非洲发生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马尔堡病毒病(Marburg Virus Disease)等疫情,都与采矿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面对这些问题,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和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的研究人员 Oluwayemisi Ajumobi 展开了深入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Globalization and Health》上。研究发现,如果在采矿过程中缺乏适当的保障措施,对病原体宿主物种自然栖息地的侵占,会极大地增加病原体传播、疾病出现和扩散的风险,这对全球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一研究成果为全球各国在推进清洁能源转型的同时,保障人类健康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促使各国重新审视和完善现有的采矿政策与标准。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主要采用了文献综述和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大量与非洲矿产开采、传染病爆发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对不同来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系统梳理与整合,深入剖析矿产开采与传染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并评估现有政策在应对这些风险方面的有效性。
:在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到 2050 年,全球对关键矿产的需求预计将大幅增长。非洲拥有多种关键矿产的丰富储量,如刚果民主共和国(DRC)的钴产量占全球约 75%,几内亚拥有世界最大的铝土矿储量 。许多国家为了确保关键矿产的供应链稳定,将目光投向非洲,积极推动在非洲的采矿业务扩张。
:众多研究表明,采矿活动与传染病的爆发存在紧密联系。例如,在过去几十年里,非洲发生的多起传染病疫情,包括埃博拉病毒病、马尔堡病毒病和猴痘病毒(Mpox Virus)疫情等,都与采矿区域有关。像 2023 - 2024 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猴痘病毒疫情,就与 Kamituga 矿区有关 。采矿活动破坏了病原体宿主物种的自然PG电子栖息地,增加了病原体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风险,还可能导致未知传染病的爆发。
:国际能源署(IEA)的关键矿产政策追踪器列出了 450 多项政策,但其中没有一项明确提及将生物安全和健康安全保障纳入环境和健康影响评估。这表明当前的政策在应对采矿相关的全球健康安全威胁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无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因采矿活动引发的传染病风险。
研究结论明确指出,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进程中,保障全球健康安全至关重要。非洲的矿产资源虽然对实现这一转型不可或缺,但在开采过程中必须重视生物安全风险和全球健康安全威胁。各国政府、行业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应共同努力,制定并实施更完善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和法规,将病原体溢出(SES)风险分析纳入环境影响评估(EIA)中。
在讨论部分,研究强调了多利益相关方合作的重要性。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等组织应扩大成员范围,吸纳非洲国家政府和相关技术机构参与,共同制定和推动负责任的关键矿产供应链政策。同时,全球在制定如《大流行病预防、准备和应对协定》(Pandemic Prevention,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Accord)等国际协议时,也应充分考虑采矿活动对全球健康安全的影响,确保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不忽视人类健康这一重要因素。
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全球各国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在追求清洁能源转型的同时,不能忽视矿产开采可能带来的健康安全风险。通过加强政策制定、完善监管机制和促进国际合作,能够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和全球健康安全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