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中明确提出,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努力在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总量达到4773.3亿元(含定州),时隔21年重返全省第三。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0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增速居全省第三;进出口总额增速10.8%,居全省第一,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2024年6月24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位于涿州的东方物探公司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实现河北省零的突破。同年,获批“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保定市R&D经费投入强度3.46%,分别高于全国0.81、全省1.38个百分点,连续11年居全省前列。河北省科技奖励大会上,保定24个项目获奖,居全省前列。一个个故事、一帧帧画面,诉说着保定创新发展新气象。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推动科技创新,犹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等不起、慢不得。2023年7月,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带队拜访北京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12月拜访中国铝业等中央企业;2024年1月拜访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5月拜访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7月拜访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医疗机构;12月拜访中国信通院……迈开两条腿,对接各部委;张开双臂,拥抱央企。京津科技成果在保定“落地生金”。全省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农大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项目部分运营,152家博士农场、50家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累计引育新品种、新技术2110项。与华北电力大学共建燕赵电力实验室,与中科院共建太行山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打造国家级固态电池技术孵化中心,有望形成百亿级固态电池产业集群;推动中国乐凯—苏州实验室高性能反渗透膜成功交付,全力打造千亿级双碳材料产业集群。创新之风涌动,挺立时代潮头。保定这座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正在成为新时代的开路先锋。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授权量连续三年获中国民营车企集团第一。同光半导体入选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850家,总量居全省前列。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集群。获批国家数据标注基地等一批试点。
踏准时代节拍,才能一路高歌猛进,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保定市委在抓好“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上,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PG电子官网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PG电子官网间、未来健康等“六个方向”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在生物制造、空天信息、高效电池、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生物育种等17个细分产业上下功夫。机遇稍纵即逝,必须主动出击、早抓快干。今年以来,连续召开数字保定建设大会、AI/AR眼镜头部企业座谈会、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会议、电力及新能源装备领域民营企业座谈会、人工智能城市机会清单汇报会、无人机产业发展座谈会。一系列专题会议,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近期,中国乐凯—苏州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海水淡化反渗透膜交付。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电厂测试结果显示,乐凯膜元件运行数据稳定,性能达到进口水平。特别是乐凯膜元件的成本比进口产品降低了三分之一。4月17日,保定集中组织召开了系列重大创新成果首场发布会,发布了高效柔性钙钛矿光伏组件与高性能分离膜技术等12项重大攻关技术,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7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10个代表性创新产品。创新浪潮奔涌,澎湃向前。弄潮儿向涛头立。
政治任务、光荣使命、重大机遇,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保定始终坚定不移。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保定市建设国际医疗基地,以生命健康产业推动城市转型、打造北京医疗资源疏解“微中心”的做法予以通报表扬。国办连续4年对保定市10项工作予以表扬,受表彰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47家央企在保定注册成立央企子公司达到276家。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建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吸引全国游客超230万人次,成为城市新IP。2024年,全市与京津合作项目441项、总投资2860.5亿元。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71.6%。
京畿大地起宏图。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为保定发展带来宝贵历史机遇。抢抓机遇,担当担责,乘势而上,推动协同创新、产业联动、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城乡融合、营商环境和社会治理“七个一体化”,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笔笔细腻的描摹,绘就壮美的画卷,写满人民幸福生活的温暖故事。在保定看北京名医已经不是新鲜事。近年来,保定全面对接北京儿童医院、广安门医院、北大肿瘤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全市医疗机构与京津签署合作协议300余个,20所医院上榜京津冀医联体名单。2021-2024年,京津地区来保就医人次分别为0.8万、8.3万、32.8万、106.6万,年度增幅分别为937.5%、295.2%、263.3%。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纽带。地坛书市是京城百姓喜闻乐见的、品牌化的群众性图书文化盛会。2024年9月,地坛书市首次走出北京、走进保定,京保两地人民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以人民为念、以民生为大。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从“一纸蓝图”到“多点突破”,保定坚决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唱响新时代雄保“双城记”。2024年,8条河流清水入淀。2017到2024年已累计实施生态补水95.29亿立方米,实现了白洋淀上游多条河道清水流动。在白洋淀“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重现身影,在保定拒马河“鸟中活化石”中华秋沙鸭展现身姿。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以场景供给加速集聚创新要素。保定积极对接大赛优秀成果,华为液冷超充、国文液冷超充、视频融合监测系统等9项优质技术在保转化应用。雄安未来之城拔节生长,保定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步履铿锵。2025,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保定正在紧抓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机遇,在京畿大地的宏图上高歌猛进、昂扬奋进。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保定始终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4年,保定市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新突破,优良天数244天,同比增加14天。406台氢燃料电池环卫车在保定交付,全国首个“百台级”氢能环卫车示范应用场景在保定落地。奥润顺达超低能耗建筑科技科普基地被评为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入选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城市,生态环境领域国家级试点达到6个。
全球绿色发展大势澎湃,绿色产业浪潮滚滚。建设新时代“中国电谷、低碳保定”,加快形成“碳中和产业之都”,保定正在书写绿色低碳新篇章。将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减污降碳的重要突破口。2024年,全市新开工超低能耗建筑47.1万平方米,累计建成量达275.5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这些建筑年耗电量仅15kWh/m2,较普通建筑节能90%以上,年减少碳排放约5万吨。氢能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终端能源形式之一。保定不断完善氢能汽车产业生态,出台“氢能十条”等产业支持政策,累计推广氢能车辆561台。建成“容易线座加氢站,总加氢能力达3260公斤/12小时。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24年,阜平县倪家洼水域上空飞来数百只红嘴鸥翩然飞舞,这是对保定生态环境改善最大的认可。近年来,保定空气质量持续优化,4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植树增绿48.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8.5%。身边的绿、眼前的美不断增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保定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写照。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保定市委始终坚持以改革开路,以实干为要,向改革要动能,向开放要活力。累计推出21批834个人民至上“微改革”项目,以“小变革”惠及“大民生”。今年1-3月,全市邮政快递业务量6.31亿件,位居全国第18位,带动约290亿元本地产品外销。荣获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全省唯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保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部署了230余项重点改革任务,生动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保定路径。新征程,再扬帆。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
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必须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开展创造性工作,以勇立潮头的大气魄把握战略趋势、抢抓战略机遇、找准战略重点。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推动发展,2024年,新争取试点示范104个,其中国家级29个、省级75个。以“敢于刀刃向内”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96条,实现经营主体京津冀迁移“一地、一窗、一网、一次办结”。2024年,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06万户、同比增长5.5%。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一往无前。
开放包容,涵养过开阔的盛唐气象;闭关锁国,则招致近代中国前所未有的苦难。只有坚持开放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只有坚持开放道路才能越走越宽。2024年,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带队访问德国、法国和日本,达成27个合作事项,德中卫生组织、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联合会等到保定考察回访。2025年,访问巴西、阿根廷,拓展了2对友好交流城市,签署12项合作协议。保定的国际交往更加紧密,“国际范儿”越来越足。2024国际门窗博览会在保定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企学研各领域专家学者、前沿领军企业等齐聚高碑店市,保定绿色建筑产业在国际交往中加速发展。亚洲电子商务生态大会、白石山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大会、胡润中国医疗青年企业家大会等一系列高端活动在保定举办。多元的开放平台,带来更多发展机遇。2024年,白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完成出口71.54亿元、同比增长17.78%,和安国中药材交易市场共同上榜“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新机遇、新未来。202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保定等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保定发展与国际链接更加紧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保定正在成为机遇叠加的发展福地、活力迸发的兴业宝地、魅力无限的营商高地!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每一个人最朴实的愿望。2024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4727套、新改造老旧小区38个。2025年2月,保定举行新颜值2025年城市更新、公园城市、安居城市、韧性城市项目启动系列活动。市委书记党晓龙将新房钥匙交到居民代表手中,群众的笑容诉说着舒心、安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成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460余座,30米见绿、50米见园让老百姓生活丰富多彩。2024年,打通断头路14条,改造易堵路口29个,新建设绿波道路45条,道路拥堵指数下降5.1%。新建停车场80个、新增停车位1.7万个,错时免费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3022个。老百姓交通出行更加便利。“畅其路、美其颜、强其能、安其居、固其基、扬其韵”,县城建设“十个一”工程成效明显,建成了一批城市公园,提升了一批街道景观,补齐了一批设施短板。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古莲花池、西大街等历史文化历久弥新,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激扬新乐章,保定马拉松引爆全城热情,来自15个国家、34个省区市的2.5万名选手领略 奥运冠军之城无穷魅力。保定文化“软实力”实现新提升。今年“五一”假期,保定市共接待游客774.25万人,外地游客占比65.31%。“五一”假期城市外地深度游客量TOP30城市,保定全国排名第14。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保定正在让更多的人向往和热爱,给更多的人带来温暖和眷恋!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构建“农户+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村集体+社会化服务企业”利益共同体,“一村两社”等特色做法深受群众欢迎。2024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53.6万亩,占全省任务44.2%。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02个,乡村的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太行步道、保定小院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保定,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全面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布局建设14家环京蔬菜生产基地,保定净菜进京总量增加到217.3万吨,进京产值168.9亿元,占北京市场22.13%。看似单薄的数字,背后是农民鼓起的“钱袋子”。在阜平县,国煦大央厨年加工香菇达3万余吨,通过“净菜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全县9980个农户发展大棚2000余栋,直接带动4702个脱贫户增收。“保定冰柿”“五一”期间销量狂飙,在西大街的文创店,每天能卖出1500枚冰柿,各地游客啧啧称赞。“土特产”大有文章。保定高度重视打造乡村特色产业,积极推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引导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保数量、提质量、促多样。近期,保定与中国农业大学紧密协同,共同谋划构建生猪、蛋鸡等“7+2”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能力和水平。新风吹田野,奋楫再出发。
一个个惠民项目、一幕幕生活场景,记录着城市向前的脚步。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12179户农房重建任务全部完成。87个水毁修复任务按时完工,涿州城市防洪圈实现闭合。把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十万英才兴保定”三年落实岗位24万个,2024年新增城镇就业9.3万人。成功争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两个国家级试点项目。基础教育“1530”工程纵深推进。大刀阔斧实施12345“接诉即办”和“每月一题”改革,人民群众的烦心事得到及时解决。民生保障暖心惠民、扎实有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山长水阔不辞其远,赴汤蹈火不改其志,努力在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中共保定市委办公室供稿)
河北保定市委在十二届五次全会中明确提出,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努力在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