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气候变化独立章节、生物多样性框架等前沿议题,以法律之“善”协调人类与自然的永恒法则。
上溯环境立法伦理根基,下至跨境污染追责机制,覆盖水资源、海洋保护、战争环境规制等22大领域,直面全球生态危机解决方案。
紧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BBNJ协定等全球新实践,为学者、决策者、实践者提供应对生态危机的法律工具箱。
林灿铃教授所著《国际环境法》是国际环境法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教材与学术专著。本书立足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最新实践与发展趋势,在保持前两版严谨体系架构和深厚理论功底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修订与更新。全书体系完备,脉络清晰,既深入阐释了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理、历史沿革、渊源、主体、基本原则、实施机制及责任制度,又详尽分析了大气、海洋、淡水、生物资源、危险物质管控、废弃物管理、两极地区等各具体环境领域的国际法规制。第三版以全新的面貌,为读者把握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脉搏、理解全球环境治理的复杂图景、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坚实、前沿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指引。
林灿铃男,1963年9月生,福建周宁灵凤山人,法学博士,留学归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国,曾任广西防城港市副市长,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际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课题首席专家,同时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组专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法、国际环境法、环境伦理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等,主要著作有《国际法上的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跨界损害的归责与赔偿研究》《国际法》《国际环境法》《环境伦理学》《国际环境立法的伦理基础》《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国际环境法理论与实践》《荆斋论法-全球法治之我见》《气候变化所致损失损害责任之国际法机制》等,在国内外发表《现代国际法的主体问题》《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与国际犯罪》《浅析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论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家责任》《环境问题的国际法律调整》《论国际环境法的性质》《环境伦理之于国际环境立法》《儒学与当今世界主题》《儒学于当今世界之圭臬论》《工业事故跨界影响的国际法分析》《国际环境法之立法理念》以及《论“侨民保护”》《论侨民保护的特殊情势管辖权》《国家在跨界损害领域的预防义务》《国际法的“国家责任”之我见》等学术论文百多篇并承担多项国家立法研究项目。
我们清楚地知道,只有地球家园才有我们的植物、我们的动物、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先人、我们的子孙……我们深刻地理解到,地球不仅是我们的家乡和故土,更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和万物的居所。
人类是自然之子。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由土地、空气、水和动植物组成的自然世界,这个世界在人类出现以前几十亿年就已经存在了,而后来人类也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个是人类为着自己而用双手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和物质文明的世界。然而,如今人类正好生活在这业已失去平衡的两个世界的矛盾中。这矛盾所隐藏着的未来危机,较之人类任何时期所曾遇到的都更具有全球性、突然性、不可避免性和困惑的不可知性。
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虽然通过“智慧”成为万物的“主宰”,但这种“主宰”的权力却不等于秩序。为了获得秩序井然,使人类长久地与自然界共存,人类得把智慧扩展到协调自己与自然界关系上,人类的技术能力、思想和意识不应该用于控制,而应是用于理解、调整和改善。我们不能够一边继续污染,一边茫然四顾:雨水怎么也变酸了呢?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都毁了,那么,人类社会所有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将成为泡影。那又何谈发展?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究竟有何意义呢?答案就一个,我们必须守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否则,一切皆成枉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有疆域,环境无国界。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意识形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主题。我们必须深刻地意识到,保护共同的家园绝不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能做到的,此必涉及全世界、各个区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团体乃至每一个人。我们应该运用集体的智慧把力量集中起来,为地球一体健康和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作持久不懈的努力。
在一个物质越来越丰富、交流通信空前便捷的时代,却出现史无前例的心理疾病、焦虑和心灵空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日渐下滑、人们的三观差异越来越大、社会的凝聚力逐渐丧失甚至伴随更大的矛盾和冲突。究其因,就在于缺失了物质存在背后的更高法则一善。“善”是肉眼不可见的永恒的理念。理念,即信仰,即追求,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失去了对“善”的期盼,便只剩下不断膨胀的物欲,没有了“善”的关怀,必然会导致信仰的缺失,使人精神萎靡陷入绝望。
真正的自由必须伴之以重任;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并培养强烈的责任感。无须讳言,为了确保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确保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我们需要致力于高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迅猛发展的现代高科技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困扰和危险,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损害和灾难。水源污染、土地退化、空气污浊、气候变化、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森林毁损、海洋油污、物种锐减、疫病肆虐、牛瘟鸡瘟……这些起因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已影响到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可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人类不可回避的共同课题。保护环境同维护和平、为保护人的尊严以及基本权利而为全人类创造生存条件同样重要,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如何预防和减少环境损害、助力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任务。如何规范人类行为,有效地遏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使人类得以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是我们,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我们,环境污染的治理者必须是我们。这个治理责任我们一定要勇敢地承担起来,因为这是解决环境污染的前提。如此,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以保护和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国际环境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因应时代、因应人类社会发展需要,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产生的,其目的就在于:以“善”构建并履行国际环境法,使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界永恒的普遍规律相协调。
为了明天,为了孩子,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我深切地希望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到一个健康和持续发展的星球所带来的福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太离谱!“小区内竟要修路114公里”,5000多户的超级大盘,近1200万元维修金成了某些人的“提款机”!业委会原主任被抓
香港女星雪妮病逝,享年77岁,丈夫唐佳上月坠亡,曾透露希望能与妻子一起离世
飞天茅台从3300跌到1700:泡沫破了,酒才线多枚硬币装麻袋存银行,遭拒收!来源:焚烧垃圾“过滤”所得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高性价比PCIe 5.0之选 雷克沙ARES PRO战神2TB SSD评测
爱玩水的娃注意!5岁女童泡温泉后昏迷,暑假警惕“食脑虫”(内附防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