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柏林7月4日电 (记者刘仲华)当地时间7月2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日内瓦普遍权利组织在日内瓦万国宫成功举办“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环境权利保障”主题边会。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非政府组织的专家围绕环境权利保障、气候政策、绿色发展及协同合作、青藏高原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环境保护成就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杨博超表示,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是关乎全人类未来的共同挑战,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应切实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加强和完善联合国框架下的环境保护机制。发达国家应当率先提高减排计划,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和技术转让承诺。只有各国携手,才能建立起公正、有力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应对共同的危机。
日内瓦普遍权利组织执行主任马克·利蒙表示,享有清洁、健康与可持续环境的权利是一项普遍人权。这是我们一直在国际上推动的目标。气候变化与人权保护密不可分。联合国通过的决议肯定了气候变化对人权的明确而直接的影响。各国应在联合国气候行动框架下,将人权保护与气候行动相结合。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多项低碳减排措施,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与涉外法学系主任蒋佳妮介绍了她的家乡甘肃武威的“光伏治沙”项目,展示了中国如何将创新发展与权利保护相融合,将绿色理念付诸实践,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将绿色发展置于核心位置,设定了明确的“双碳”目标,并正在加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转型。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术副院长张灯柯在会上分享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通过防沙治沙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构筑生态屏障的同时,沙漠资源随着科技发展得到了有效运用。塔克拉玛干正从“死亡之海”变为“奇迹之地”。新疆多个光伏项目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新能源发电比重超过一半,清洁能源正逐步代替传统能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藏研究室主任张永攀介绍,青藏高原的生态建设与环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推进。通过科学规划、法治保障、系统治理、民生改善等多维举措,国家推动青藏高原成为全球生态环境质量最优的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兰花表示,中国近年来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从战略高度关注“双碳”目标,积极推进气候适应方面的规章制定及其实施,以促进和保障人权和相关环境权利的享有与实现。30个省级“气候变化适应行动方案”和以此为代表的地方规章陆续出台,既表明中国在气候适应领域行动积极、有成效,还有利于环境权利保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分享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脱碳过程中促进公正转型的经验。今年5月,在首届全球企业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峰会上,24家光伏企业联合发布了《全球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联合倡议》,号召行业企业汇聚智慧与资源,在促进绿色发展的PG电子同时,致力于推动行业快速、公平转型。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