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7月17日,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美国分部代理执行主任Sushma Raman 与海洋项目总监John Hocevar在《外交政策》网站上发文指出,自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美国的环境政策日益呈现出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和对多边合作的背离。文章认为,从退出《巴黎协定》,削减气候项目和援助,到撤销海洋保护措施、缺席联合国海洋大会,一系列举措正在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在全球公共资源和环境治理领域的信任。与此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同时,美国的退却也为其他国家填补“领导力真空”、推动新的多边协议创造了重要契机。
*本文作者:“绿色和平”组织美国分部代理执行主任Sushma Raman与海洋项目总监John Hocevar。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可能使美国在海洋保护方面倒退数十年——他重新开放了太平洋群岛遗产海洋国家纪念区,允许商业捕捞,并推翻了过去在制止过度捕捞、恢复鱼类种群以及重建美国渔业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他还在今年四月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旨在加快推进美国在本国及国际水域开展深海采矿活动。
如今,特朗普在国际论坛和多边机构上的退却行为,已造成了一个真空,而其他国家正抓住机遇,迅速填补了这一真空。例如,上个月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UNOC)就在多个关键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6月9日,在法国尼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图源:新华社
人们或许会对联合国这种行动缓慢的机构所能够产生的影响力持怀疑态度,但此次联合国海洋大会也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正是对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行径的有力反驳。特朗普政府甚至都未出席此次会议。随着全球各国即将在八月于日内瓦进行《全球塑料条约》的最后一轮谈判,国际社会将再次迎来机遇,在无美国参与的情况下继续推动全球海洋治理的进程。
特朗普在环境问题上的行政命令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受影响的不只是那些关心海洋保护的人。海洋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全球公地之一,将企业利润置于这一关键资源的可持续之上,或许能讨好目光短浅的游说团体,但放松监管最终将摧毁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不仅是生态环境,从商业角度来看,同样弊大于利。特朗普试图规避国际法的做法,或许不足为奇——毕竟他在重返白宫的第一天就宣布退出2015年《巴黎协定》——但他为了迎合选民基本盘不惜采取极端举措,最终将损害美国自身利益与国际声誉。
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pg width=677 height=451 />
近期披露的文件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提议在2026年度联邦预算中削减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大部分气候研究项目。图源:新华社
特朗普在四月签署的关于推动深海采矿的行政命令。在本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上,深海采矿问题被列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这也使此次会议成为反击特朗普政策的关键节点,斯洛文尼亚、马绍尔群岛、塞浦路斯和拉脱维亚纷纷加入到日益壮大的行列,公开呼吁暂停或审慎对待此类采矿活动。
随着全球目光转向正在牙买加召开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会议,各国将讨论是否在公海深海采矿问题上采纳“暂停开发”或其他形式的搁置措施。特朗普政府近日公布的相关政策无疑将成为会议讨论的一部分——但目前已有37个国家明确反对仓促出台允许此类采矿的新规,这使得短期内在国际水域启动深海采矿几乎不可能实现。
在一个深受气候变化、塑料污染、工业化渔业、森林砍伐与战争交织冲击的世界中,当下显然不是启动这样一个破坏性强且并非必需的新兴产业的时机。
此外,特朗普推动的深海采矿行政命令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也尚属未知。4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商务部长“加快审查并发放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开展海底矿产勘探和商业开采的许可流程”,依据的是《深海硬矿资源法》(Deep Seabed Hard Mineral Resources Act)。该法颁布于1980年,本意只是作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前的临时性安排。如今却被用来规避国际法,若未来真有采矿获批或启动,这一做法很可能引发多起诉讼。
在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尚未建立相应框架的情况下,根据特朗普行政命令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获取的矿产,很可能将被视为是非法的,无法出口销售或进行加工。这将极大限制其潜在价值,使这一原本就因成本高昂而难以商业化运作的项目面临更大挑战。
在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设立的。尽管美国尚未正式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在多个方面实际上已从中受益。从航运与商业,到科学研究和军事活动,《海洋法公约》为各国在覆盖地球71%表面的海洋空间内的活动提供了国际框架。
《海洋法公约》还具有领土层面的意义:它划定了距离海岸线海里范围内为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EEZ),并提供了相应机制,使沿海国家可通过提交大陆架延伸申请进一步扩大其管辖范围。特朗普推进的深海采矿行政命令已引发多国强烈批评,并有可能在公海事务上为美国带来更严重的外交和法律后果。
除了国际海底管理局(ISA)以外,国际社会当前也在关注《全球塑料条约》的谈判进展。各方高度重视这项协议,因为塑料问题如今不仅被视为对海洋生物的严重威胁,还对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以及环境正义构成深远影响。尽管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是否以及将以何种方式参与相关谈判,但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在这一领域也正逐步丧失其全球领导者的角色。
随着19个国家在联合国海洋大会上正式批准了《全球海洋条约》。按照条约的规定,要使该条约正式生效,需要至少60个国家批准。若进展顺利,很有可能在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召开前,就能够达到60国批准的门槛,使条约正式生效。
归根结底,特朗普所代表的孤立主义与“美国例外论”终将被未来数月内达成的多边协议所取代——而这也将为中国、印度、巴西以及欧洲联盟、太平洋小岛屿家、非洲集团等区域集团提供新的领导机遇。
当前,国际社会必须根据最可靠的科学研究结果作出决策。现在不是允许个别国家制造无休止拖延的时刻,这些拖延只会阻碍大多数国家开展保护人类与地球的工作,这些工作实际上很紧迫。即便美国不参与,最终也将不得不跟上时代的步伐。
美国前副国务卿:为什么美国需要以一种“联盟规模”为核心的新战略来抵消北京持久的优势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