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我国化工行业迎来大事件——丙烯期货和期权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烯烃品种,丙烯期货和期权的上市,补齐烯烃产业链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标志着我国化工期货品种体系进一步完善,筑牢产业风险管理屏障。
化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石。丙烯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品之一,上游原料包括原油、石脑油、煤炭、甲醇、丙烷等,下游有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腈等8种主要产品,这些下游产品再经加工聚合,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纺织、医疗器械、化妆品等领域。丙烯市场的稳定关乎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也对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我国丙烯表观消费量5536万吨,市场规模约3845亿元。近年来,我国丙烯行业经历了快速扩张期,产能持续攀升,2014年至2024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2.8%。2014年之前,受下游需求带动,丙烯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上。但在2014年之后,由于每年均有大量新装置投产,丙烯供应增速超过需求增速,导致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行业利用率长期徘徊在74%至77%的低位。供需失衡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加剧,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
丙烯行业竞争充分,2024年我国丙烯生产企业有100余家,其中产能排名前10的企业产能合计占比56.4%,排名前20的企业产能合计占比73.4%,排名前30的企业产能合计占比82.1%。丙烯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剧烈波动特征。近年来,原料价格波动与终端需求不足的双重挤压,使得实体企业陷入“两头受挤”的经营困境。
在期货上市前,丙烯产业链企业缺乏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工具的缺失,不仅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也制约了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丙烯行业风险管理需求强烈。行业头部企业东华能源的聚丙烯事业部经理吴勇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丙烯期货和期权的上市填补了产业风险管理的空白环节。”在吴勇看来,企业借助期货和期权工具,能够锁定丙烯的采购或销售价格,有效规避现货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障企业连续生产、稳定经营。此外,仓单质押、厂库交割等模式,也为生产型企业开展套期保值和优化成本提供了便利。大宗商品市场受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较大。丙烯作为化工产品,其期货和期权的上市,丰富了风险管理工具。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为现货市场定价提供参考,对产业客户参与套期保值、完善风控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已跻身世界石化大国行列,丙烯产量和消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位,对全球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同时,行业正面临上游产能高速扩张、有效需求不足等诸多挑战,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会长李云鹏在上市仪式上表示,丙烯期货和期权上市交易是期货市场服务化工行业、助力建设制造强国的又一重要举措。丙烯期货和期权将为产业提供有效的定价参考、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工具,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为丙烯产业的稳健发展注入新动力。
丙烯期货和期权的推出,改变了行业风险管理工具缺失的局面。“期货+期权”的双重设计,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套保工具选择。中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首席专家张有定表示,丙烯期货和期权上市标志着国内期货市场品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为丙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PG电子强有力的产品库存保值工具和产品加工区间套保工具,有利于全国丙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丙烯期货的上市也是我国能化期货品种体系完善的重要一环。作为化工行业中间产品,丙烯期货和期权上市后,能够补齐烯烃产业链关键环节,与原油、甲醇、聚丙烯等品种形成协调效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套保策略,更好发挥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浙商期货指出,实体企业可以通过跨品种套利、加工价差锁定等操作,实现全产业链的风险管理,提升经营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
当下正是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丙烯期货和期权上市对行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化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光告诉记者,一方面,期货市场为产业链提供连续、权威的价格信号,减少传统定价模式中的信息盲区,并助力基差等贸易模式创新,期货合约的标准化也将形成全国统一的价格基准;另一方面,丙烯期货的推出还能贯通“液化石油气—丙烯—聚丙烯”的衍生品链条,产业企业可利用多维度套保体系将碎片化的商品风险转化为可量化、可管理的组合头寸,大幅提升产业链抗波动能力。
“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助力将我国化工产品的‘规模优势’转化为‘定价优势’,提升能源化工产品定价影响力。”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熊军表示。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贸易摩擦频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下,丙烯期货的推出也是我国应对国际市场不确定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动作为。目前,我国丙烯企业正在积极拓展境外市场,但是开展国际贸易通常参考境外资讯机构报价,其代表性、透明度有限,市场亟需权威、公开、透明的价格以提高市场贸易效率。国内最大的丙烯贸易商上海煜驰认为,丙烯期货和期权上市,有助于提升中国丙烯价格国际影响力,更好服务国内企业的外贸交易。
此次丙烯期货和期权同步上市,企业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行权价格、不同到期月份的期权合约以及多种策略组合,提升风险管理的精度和效果,更好满足企业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丙烯期货上市将为我国争取国际定价权提供新契机。一方面,随着我国丙烯期货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和参与者结构的完善,其价格信号会逐渐被国际市场认可;另一方面,通过扩大交割区域、加强国际推广等措施,可增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参与度,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丙烯净进口地区,对中国价格参考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和资本市场开放,我国丙烯期货价格有望成为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的重要定价基准。
“丙烯期货上市与我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紧密衔接。”专家表示,一方面,通过期货价格信号可以引导资源配置,促进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另一方面,为行业整合、技术升级提供支撑。丙烯期货和期权是我国能化期货品种体系的又一重要拼图,反映了顶层设计对产业链风险管理需求的系统考量。未来随着更多化工衍生品的推出,我国能化产业的风险管理生态将更加完善,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郑商所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证监会‘稳起步’要求,突出严监严管,强化风险研判,恪守一线监管职责,着力维护市PG电子场平稳运行。”熊军表示,郑商所将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根据产业发展和实体需求,不断优化合约规则制度,扎实做好市场培育和推广,更好助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