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中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PG智能科技引领生活

0516-89726919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白银呼吸更纯净: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减污降碳交出亮眼“期中答卷”

2025-07-01 03:01:18 小编

  6月30日上午,在2025年白银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通报了今年上半年污染防治关键进展及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成果。数据显示,白银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成效显著。

  聚焦燃煤、机动车等关键污染源,白银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燃煤清零加速:平川区2台80蒸吨燃煤锅炉完成注销,全年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5台、小吨位生物质锅炉4台,白银城区“散煤”清零工作全力提速。老旧车辆淘汰攻坚:上半年已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汽车7063辆、国四中重型柴油货车394辆,淘汰老旧工程机械124台(国一及以下79辆,国二45辆)。

  运输结构优化升级: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比例实现飞跃,从2024年的22%大幅提升至51.2%。同时,督促18家涉臭氧层物质企业完成备案,强化特殊污染物管控。

  对重点涉气企业实施精细化监管:结合空气质量变化,及时组织企业约谈,要求制定并落实年度管控方案,强化不利气象条件排放管理。运用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对企业技改需求主动服务,凝练上报9个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目前已,国家已下达7个项目的专项资金共计5903万元,2个项目已通过生态环境部技术审查,拟申请专项资金856万元。(四)同步推进气候应对与噪声污染防治工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5903万元。

  作为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白银市一年多来在试点建设上取得阶段性成效:机制创新引领:出台《白银市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利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向各县区下达“十四五”碳强度目标,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改善与节能降碳。

  多领域协同突破:着力构建“风光水火”互补的千万千瓦级复合能源基地,平川区45万亩国家储备林工程全面实施。打造绿色制造体系,白银集团创新“专用线铁路+集装箱汽运”多式联运模式,通过智慧物流平台实现100%电子单证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15%以上,显著削减运输环节碳排放。建筑节能标准强制执行率保持100%。

  资源循环增效:在巩固八大行业重点企业达标排放基础上,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印发《白银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全市再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31.97%。强化工业固废利用,年消化工业废渣590万吨。

  示范项目支撑:围绕水、大气、固废、能源、工业协同等领域,系统推进6大类30个重点示范项目,总投资380亿元,目前已完成建设10个,18个正在加速推进。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白银市将围绕“机制创新、项目攻坚、技术赋能、全民参与”四大方向纵深推进试点:强化项目支撑:聚焦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实施一批清洁能源、污染防治与碳协同控制的标杆项目。

  深化机制创新:建立减污降碳协同评价体系,编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清单,探索预算管理模式,加强能评、环评与碳评联动。

  推动全民参与:利用环境日、低碳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宣传减污降碳政策、技术与绿色生活方式,提升全社会参与度。

  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到探索减污降碳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白银市正以扎实行动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白银蓝”的生态答卷,不仅关乎市民呼吸之间的幸福感,更成为这座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张其文)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PG电子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白银呼吸更纯净: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减污降碳交出亮眼“期中答卷”(图1)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

联系专业的商务顾问,制定方案,专业设计,一对一咨询及其报价详情
服务热线服务热线 0516-89726919
免费互联网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516-8972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