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武威市优良天数比率86.1%,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五降一平”,空气质量较“十三五”末大幅改善,连续6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数据背后,是武威市近年来大力提升空气质量,一心守护蓝天白云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控煤、管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打赢一场场“大硬仗”,武威迎来了蓝天常在、空气常新。
2022年,武威市成功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由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冬季清洁取暖改造。武威市以此为契机,扎实开展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将全市67个农村社区燃煤锅炉替代为生物质锅炉,160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清零”,进一步减少了燃煤污染。
依托试点城市清洁取暖改造项目,2023年,民勤县薛百镇将五星社区纳入改造范围,安装22台空气源热泵及其他相关设施。
“我们淘汰了老旧燃煤锅炉,改用空气源热泵,更洁净环保。”在薛百镇五星社区供热站,记者看到原先的锅炉房已停用,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排列的室外空气源热泵。
五星社区片区负责人张刚告诉记者,使用空气源热泵后,经过两个采暖期的实践,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降低。“经过测算,热泵能效与燃煤锅炉相比,节能30%以上。”
凉州区高坝镇同心苑社区淘汰燃煤锅炉,改用生物质锅炉供暖,配套建设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和一体化脱硝设施,锅炉烟气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凉州区清源镇东槽集中安置点,采用“太阳能储热+电辅热+清洁灶”模式,每户平均减少散煤1.5吨。
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生物质……武威市已累计实施清洁取暖项目76项,完成热源清洁化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870.27万平方米,完成散煤治理6.82万户。
武威市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对全市14台1325蒸吨燃煤锅炉进行超低排放改造。
民勤县城区有2个热源厂,第一热源厂已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第二热源厂改造工作正在加快进行。
“之前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改造完成后,烟气排放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民勤县热力供热站站长邱俊说,经过对3台锅炉烟气环保治理设施进行脱硫、脱硝及除尘超低排放改造,新建封闭式煤库堆放散煤,污染物总体排放量降至原先的十分之一。
甘肃电投武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凉州城区最大的供热源,冬天供暖,夏天供电。
“现在显示烟尘排放量是3.83mg/m3,二氧化硫4.4mg/m3,氮氧化物18.2mg/m3,这个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在武威热电公司的中央控制室,环保主管杜鹏指着大屏幕上的数据自豪地说,2017年底企业投产以后,一直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武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春介绍,热电联产项目投产后,替代了供暖范围内的305台低效燃煤锅炉,每年削减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5978吨,氮氧化物7844吨,烟尘1741吨,对城区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工业污染,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中的关键环节。
一辆辆洒水车“唱着歌”开过街道,雾炮车穿行在大街小巷,湿扫车对路面实施集中清洗……
“每天凌晨5点开始,25辆高压洒水车会全部出动,为全城洒水降尘。”凉州区创威环境资源公司车辆管理部部长徐红伟说,在避开人流车流高峰期后,每天6次洒水,尽可能减少道路扬尘。
民勤县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沙尘天气频发。为此,民勤县建立了日间洒水抑尘、全天巡回保洁、夜间高压冲洗的常态化保洁机制,对环境卫生进行“起底式”清洁,扮靓这座沙漠小城的“颜值”。
“每天早上7点前,清扫车会对64条主次干道全部清扫,清扫车扫不到的地方由人工补扫,之后再进行巡回洒水降尘。”民勤县环卫所所长陈学谦说,通过洒水车高压冲洗、湿扫车喷水刷吸、抑尘车喷雾降尘,有效抑制了道路扬尘。
“武威市目前的城市机械化湿法清扫率达到95%以上,道路扬尘显著降低。”武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登仁说。
为精准管控施工扬尘,武威市出台办PG电子网站法,对所有在建工程扬尘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巡查,建立了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联合督查等扬尘治理长效机制。
走进凉州区辰坤揽境住宅楼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工地四周围挡顶部的喷淋系统正在喷水,中心区的“负离子雾化盘”将水化雾,进行降尘作业,整个施工区几乎见不到尘土。
“我们全部采取湿法作业,减少施工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项目负责人王琪说,按照相关要求,施工现场已做到围挡全封闭、道路全硬化、裸土全覆盖、进入车辆全冲洗、施工全湿法作业。
聚力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武威市完成218家工业企业绩效分级和应急减排清单动态更新,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治理设施排查整治,督促企业规范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古浪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有序推进有组织、无组织、清洁运输和环管平台四大环节超低排放改造,实现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
天祝创亿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来的除尘系统上,增加旋风式正压布袋二级除尘仓和烟气在线监控装置,并对浇铸车间、破碎工段增装布袋除尘器污染治理设施,使该工段污染物由无组织排放变为有组织达标排放;
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优化了产业结构,淘汰了落后产能,减少了工业污染,让武威的空气更洁净,蓝天更常见。
打开电脑和手机,就能掌握全市空气质量状况;发现哪里污染指数高,可迅速通知大气网格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在武威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演示,向记者介绍了武威市已建成的各类监测监管平台。
武威市生态环境系统工作人员只需打开“武威市空气质量联网系统”,就能清楚地获取监测点位污染物数据和周边微型监测站监测信息,实现了精准网格化监测。
大气环境科科长徐国俊说,依托联网系统,武威市发挥各类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作用,时刻关注着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当系统提示出现异常高值时,我们将立即组织人员排查污染原因,现场督促整改。”
在武威市重点企业的中控室,只见一组组数据随时上传至市、省和国家监控平台,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随时调度提供了支撑。
天祝玉通碳化硅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是生态环境部门重点关注的企业。2021年,公司在进行第二次生产线环保改造时,引入了烟气排放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数据透明化。
“污染物排放数据实时上传到市级监管平台,对我们也是一种监督。”公司车间主任曹生祥说。
目前,武威市已构建起空气质量联网系统、黑烟车抓拍系统、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监管系统,以及秸秆焚烧监控平台、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平台等为一体的远程监控体系,并配备大气走航监测车、无人机等高科技监测设备,提高了各类污染物的溯源监测能力。
“大气监测走航车上配备了4套监测设备,可随时随地对某个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实时走航监测或定点比对监测。”徐国俊说,大气监测走航车能快速分析大气污染成因、污染来源、污染趋势,及时发现并精准定位污染源,在大气“冬防”和夏季臭氧防控期间发挥了极大作用。
据介绍,大气监测走航车、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投入使用后,创新并丰富了武威市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手段,实现了由“人防”向“人防+技防”的转变。
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一个个平台的建设,以及全市上下久久为功的韧性推动,守住了武威的天朗气清、白云漫卷。今年上半年,武威市优良天数比率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PM10、PM2.5浓度同比下降7.9%、17.1%,空气质量大幅改善,“武威蓝”频频亮相市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