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制造业是南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该行业释放二氧化碳(CO₂)、细颗粒物(PM2.5)及其他污染物,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人类健康、农业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这些行业多为非正式运营,缺乏监测和监管能力,问题尤为突出。
斯坦福大学公共卫生学院、icddr,b、Greentech Knowledge Solutions和孟加拉国工程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的策略,通过鼓励实际和利润优先的运营变革,显著提高砖制造行业的能效并减少排放。该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分析了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果,显示孟加拉国的砖窑老板在接受适当培训和支持后,愿意并能够在不需要法律强制的情况下,实施更清洁和更高效的商业实践。这是首个严格证明在传统砖窑行业内改善效率的成功策略的研究。
RCT评估了一项干预措施,在2022-2023砖窑季节为276家砖窑的业主提供教育资源、培训和技术支持,旨在激励业主对生产过程进行节能调整,例如优化砖堆放和使用生物质燃料,从而提高燃料燃烧的完全性,减少窑内热量损失。研究发现,65%的砖窑业主采纳了这些变化,使能耗减少了23%。这些改变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导致CO₂和PM2.5排放分别减少20%。此外,该干预措施还带来了煤炭支出的大幅节省和更高质量的砖块。研究人员估计,由于干预措施带来的CO₂减少,其社会效益与成本之比为65比1,且CO₂减少的成本仅为每吨2.85美元。团队在次年回访参与的砖窑时发现,改进的实践不仅得以维持,甚至有所增加。
研PG电子究首席作者、全球健康助理教授Nina Brooks表示:“砖制造业对孟加拉国及整个南亚的发展、城市化和建设至关重要,但该行业缺乏创新,留下了针对低效率的双赢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砖窑业主拥有知识和培训时,他们愿意接受保护人类和环境健康的简单变革,而这些变革也能带来切实的经济收益。”
这些发现令人振奋,因为以往对砖窑行业的监管在孟加拉国未能成功,该国工人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每年生产270亿块砖。该行业每年占CO₂排放的17%和PM2.5排放的11%。现有法规,例如禁止使用柴火的燃料规定,或要求砖窑远离学校、医疗设施等场所的法律,仅被极少执行;例如,孟加拉国大多数砖窑都非法设在学校附近。
在2024年的一项干预试点研究中,研究人员了解到,锯齿形砖窑的业主对锯齿形窑的正确操作一无所知,而这些窑本身就设计得污染较少,且这些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利润。业主们对实施干预持怀疑态度,担心这些变化对工人来说过于先进。尽管研究中包括了阐明激励工人采用新实践商业案例的实验环节,但这些并未被广泛采纳。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是识别与砖窑业主利润动机相一致的改善工作条件的策略,并在监管薄弱的情况下实施。“我在砖窑看到的人们确实会产生很大影响,”共同作者、孟加拉国达卡icddr,b助理科学家Debashish Biswas表示。“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或策略——如果工人没有得到照顾,事情就无法顺利进行。我认为有真正的机会找到一种方法,让照顾工人也有利于业务,即使规则并不总是被执行。业主和工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在评估干预的经济负担时,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每公吨185美元的碳社会成本来评估CO₂减少,其社会效益与成本之比为65比1。如果孟加拉国所有锯齿形窑的业主都采纳这些变化,团队估计在仅一个砖烧季节内,CO₂水平可能下降2.4公吨,这将导致该国年CO₂排放量减少2%。
共同作者、Greentech Knowledge Solutions顾问Sameer Maithel表示:“砖窑和其他非正式行业并不总是需要向外寻求改善环境绩效的解决方案。本研究中引入的节能操作实践是在与南亚进步砖制造商密切合作中识别的。现场有多种此类创新正在实践中。”
Maithel博士指出,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来识别并扩大这些创新。研究人员的节能干预措施可能在南亚各地具有可扩展性,例如在印度和尼泊尔,砖制造实践相似,甚至可能扩展到其他行业。未来的研究将考虑如何最好地扩展该干预措施,以及开发砖行业下一代的效率改进。
共同高级作者、斯坦福大学伍兹环境研究所医学教授Stephen Luby表示:“干预措施的显著成功表明,与当地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互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