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天津建设纲要》对“以防治PM2.5污染为重点,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做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标容易治本难。要落实市委提出防治PM2.5污染的目标任务,有三个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一是机动车保有量控制难。22%的PM2.5污染来自机动车尾气。截至2013年1月底,天津市共有机动车约239.45万辆,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尾气排放总量约50万吨/年。如果机动车保有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再怎么提高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也未必有效。同时,作为减排重点的公交车、出租车,改燃比例仅占8.98%和15.67%,市内六区加气站不足10座,与已全面改燃的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相比差距过大。
二是企业排污监管难。目前,天津市对工矿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重点主要为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等单一污染物,缺乏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颗粒物前体物的监管体系。同时,工作重点放在电厂、大型企业等工业大点源治理上,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无组织排PG电子网站放源多,在线监管难。
三是与周边省市务实合作难。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河北省占了7个,已将天津团团包围。加上PM2.5流动性强,天津空气质量受周边影响大。但目前国家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尚无政策法规,京津冀区域合作缺乏有效举措。
借鉴国内外经验,采取限发牌照、征收交通拥堵费等措施,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把增幅控制在10%以下。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加快公交系统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在内环线、中环线以内,设置机动车限行区域和道路,促使民众选择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加快规划建设供气站点,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公交、出租、环卫等车辆全面改燃。尝试建立出租车电子服务系统,引导居民通过电话、网络预约方式打的,减少出租车空车排放。
全面启动工矿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尽快制定VOCs污染控制的地方控制标准, 确定限期治理计划和实施方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实施在线监测,加强环保巡查和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污染物偷排行为。改变重点污染企业花巨资外迁区县的短期行为,确实属于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
树木对空气净化功能强且节水,草地作用小且废水。城区绿化要以种树为主,大幅度增加乔木绿化覆盖率。多保留自然水面湿地,可采取占一补一的办法,有效遏制自然水面急剧减少的趋势,发挥湿地对大气污染物的吸附净化功能。
尽快建立空气重污染日预警与信息联动共享机制,加强空气质量等级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市民做好防范。完善天津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预案,特别是在严重污染日,应采取更为严厉措施,同时为交警、清洁工等户外工作人员发放防护口罩,最大限度地让公众免受大气污染之害。
探索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控制模式,建立协调机制和管理部门,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执法管理。强化跨行政区环境立法以及协议保障,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共建区域协同环境监测网络,形成区域联防联控大气污染的长效机制。